我國經濟快速發(fā)展,國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,人們越來越注重養(yǎng)生,茶葉作為傳統(tǒng)養(yǎng)生產品被人們喜愛,這也同時加快了我國茶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。那么,茶葉包裝機械發(fā)展的情況如何?傳統(tǒng)工藝和機械之間誰更有發(fā)展優(yōu)勢?就這些問題我們將深入了解這個行業(yè)對社會的影響。
包裝機械化產量更大
首先來看一下傳統(tǒng)茶葉包裝操作,茶商將制好的毛茶,聘請工人去梗并進行篩選,每小時可挑 1—2 斤。接下來進行輔助分裝機,對茶葉進行分裝稱重,內膜裝乘,每分鐘約 10 包。而后裝袋壓實,手腳快捷的員工每分鐘約 10 包。比如一包茶葉約為 7.5 克,那么從分裝到抽真空 1 分鐘約 37.5 克,1 小時即 4.5 斤。以最大效率的挑茶和烘培 4.5 斤約需 4.5 小時,即 1 人將毛茶制成商品包裝茶1斤約需1小時14分鐘。
如果機械代替人工進行包裝操作,小臺撿梗機每小時可處理 50 斤茶葉,1 斤需要 1 分 30 秒。單板色選機每小時最大處理量 150 斤,1 斤需 30 秒。色選機采用的是干燥真空空壓輸送,可避免茶葉受潮并節(jié)省烘培時間。接下來將選好的茶葉用全自動一體化內外袋真空包裝機進行包裝,此機臺生產速度每分鐘≥16 包,即 120 克,也就是說將毛茶制成商品包裝茶 1 斤約需 6 分鐘。
包裝機械化成本更低
傳統(tǒng)的茶葉包裝操作,主要涉及人工成本與機器的費用,現(xiàn)今茶葉市場招聘的員工以 40—45歲之間的中年為主。姑且不談招聘難度,員工工資每天需要 100 元。以機械和人員之間效率差比,機械的工作效率為人工的 9 倍,也就是說每天在同等效率的情況下人工需要 900 元。
反觀茶葉機械撿梗機,小臺價位為 7500 元,單板色選機 52800 元,全自動一體化包裝機 48800元。合計共需109100元。以每天支付 900 元來算,需 121 天可攤平費用。以現(xiàn)有茶葉生產旺季為春秋兩季,生產包裝約需 120 天左右,所以以此可見首年人工及機臺的付出費用是差不多的。包裝機械化衛(wèi)生更好 如今人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,食品衛(wèi)生問題逐年被重視。傳統(tǒng)人工工藝速度較慢,茶葉滯留時間較長,為了不讓茶葉變質,必須在選茶包裝前再次烘茶處理,這樣不但拖延時間,并且茶葉質量也就不得而知了。不過茶葉在無抽真空的情況下長時間的置放,會滋生出一定量的細菌;再者傳統(tǒng)人工工藝在選茶時人工直接接觸茶葉,也會產生細菌。反觀茶葉包裝機械,揀梗機、色選機、全自動內外袋一體包裝機等。這些設備平時需定期清理。全機以空壓為動力,輔以空氣干燥系統(tǒng),讓備選茶葉完全處于無濕度的篩選環(huán)境,且篩選速度快。減少茶葉滯留時間且可避免過多的人工接觸進而減少細菌的滋生。而全自動內外袋一體包裝機,同樣也是以空壓為動力,包裝過程全由機械自動化實現(xiàn)。以散茶倒入機臺,成品真空包裝好的茶葉一包包出,雖無法百分之百避免人工接觸,但也一定程度避免人工接觸而造成細菌的滋生。
包裝機械化產品更精美
如今市面上的食品包裝外觀也是消費者選擇食品的一個重要準則,外觀是否精美食品質量是否優(yōu)質均能影響消費者的消費心理。傳統(tǒng)的工藝由于是手工直接挑茶選茶,所以茶葉挑選不夠精準,并且碎茶的可能性較大,加之有手汗等不同的情況,所以茶葉或許會有受潮的情況發(fā)生。畢竟是人工篩選精度不夠,造成成品效果參差不齊,給廠家造成不必要的損失。反觀茶葉機械,全機采用空壓送茶能更大程度的保存茶葉的完整度,并且色選機采用 CCD多維探頭,能更加精準地篩選茶葉,進而減少商家的損失。隨著社會水平的提高,廠家為了迎合市場的需求,提高效率和質量及食品衛(wèi)生安全。招工難已是眾所周知的問題,年齡過大的工人,由于眼力和各方面的因數(shù)不能很好地勝任工作,所以機械化是企業(yè)發(fā)展的必然趨勢。茶葉文化雖然傳承了千百年,先人的智慧與結晶值得我們稱贊和借鑒,但人類的腳步不應該停止,研究創(chuàng)新仍應繼續(xù)。簡化工作,提高質量和效率,這就是機械自動化的發(fā)展方向。我們要想滿足日益增長的消費群體,就只能在原有產能上下功夫,努力提高產量。由此可見,茶葉包裝機臺還有很寬廣的發(fā)展市場。